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十周年,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市教体局将向着立德树人和体育惠民根本目标坚定不移走下去,着力服务全局、谋划布局、干好开局。

  (一)坚持问题导向,切中痛点,实现多点突破

  1.打好民办学位压减攻坚战,多渠道保障学位供给。加快实施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新改扩建工作。完成8所公办中小学建设,增加公办中小学学位6000个。通过政府购买民办学位15万个,完成民办义务教育学位压减任务。2021年底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压减至22.97%,2022年底占比压减至5%,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85%以上(含购买学位)。

  2.打好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战,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巩固和扩大“5080”攻坚行动成果,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增加规范化幼儿园学位4000个。出台《中山市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指导意见》,优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幼儿园保教队伍素质,提高幼师待遇。

  3.打好公办学校不动产确权问题攻坚战,为公办教育提质增效提供保障。加快解决市直属学校因历史原因而产生的无法办理土地和校舍产权登记等问题,为公办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夯实基础。

  4.力争课后服务再出彩,促进“双减”工作质量再上台阶。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平台监管管理,实现市、镇街、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符合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一网管理”,切实提升课后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形成常态化高质量课后服务监督监管机制。

  5.力争高等教育再出彩。推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转设。积极推进中山科技大学建设,打造成为以理工类学科为主、兼顾文商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积极引进国(境)内外一流大学来中山合作办学。

  6.力争体育场馆建设再出彩。市体育中心升级改造、大湾区水上运动中心建设等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通过体育场馆建设,为全民健身作出更大贡献,为国家和广东省培养更多各类体育项目高端人才。

  (二)抓住问题要害,突破难点,实现有力支撑

  1.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专项行动计划,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质量提升工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新增3个教育集团。建成永安中学和烟洲中学。

  2.规范民办学校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优化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健全民办学校评估评价、终止退出、教育督导等制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积极稳妥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

  3.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加快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4.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组队参加第十六届省运会。办好粤港澳大湾区羽毛球赛、“熊猫杯”青少年棒球冠军赛和小榄龙狮等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水上运动等运动赛事,打造体育产业消费热点。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加大体彩公益金投入,抓好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扩大体育设施覆盖面。

  (三)直击问题关键,依托支点,全面立德树人

  1.狠抓德育工作。实施“中山德育3150工程”,打造“幸福德育”品牌,推动“一校一案”,拓展“六大育人途径”,提升文明校园创建水平和文化校园高雅品位。

  2.加强体育教育。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建设,大力扶持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全面落实体育课程计划,提升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5%以上。

  3.加强美育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健全学校美育育人机制。加强美育师资配备和场地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持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

  4.创新劳动教育。构建学科教学和文化校园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劳动课教师队伍,开齐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建设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一批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5.抓好家校共育。家长学校与家委会建设双轨并进,增创家校联动新优势。加强家庭教育阵地和队伍建设,建好用好学校、社区、网上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汇聚教师、专家、优秀家长等队伍力量,推动构建家校共育指导服务体系。

  6.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施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配齐配好中小学教师。推进镇街内统一标准、统一招聘、统一调配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四)打造强力引擎,提高效能,把牢发展方向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提升中小学党建水平,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压实压紧责任链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牢牢把握持续从严要求,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统筹引领。以破“五唯”为导向,以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制度,稳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镇街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决策机制。

  3.抓好信息化建设,强化硬件保障。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夯实教育城域网网络基础。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大力开展“智慧校园”“未来教室”建设。

  4.做好疫情防控和校园安全,强化安全保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体事业改革发展,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守住学校主阵地。强化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5.创新督导评价机制,促进教体事业质效提升。启动第四轮教育强镇复评以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组建专业团队,构建“四评合一”评价体系,发挥教育督导“利剑”作用,以督导促规范、助优化、抓落实、提质量。

  6.落实经费投入机制,强化投入保障。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落实教育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保障学校日常运作和办学经费。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需要,加大向薄弱学段、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